大运河蜿蜒流淌、宛若玉带,九曲十八弯、沿途多遗迹、处处是风景,虽流过千年历史,基本保持了大运河的原始风貌,是一扇展示历史的静态窗口,也是一条充满生机的文化长廊。东光县人民检察院连续三年持续开展大运河保护专项活动,在“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专项监督活动中更将大运河保护做为水环境领域的工作重点,坚持以最端正的态度、最务实的作风和最有效的举措,用心守护运河文明。
党建统领促发展。东光县人民检察院领导干部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检察长赵振军、副检察长郭治彦、专职检察委员会委员寇俊荣先后多次对大运河东光段开展实地走访巡查,重点关注巡查了大运河水生态环境、运河沿线文物保护、运河沿线村庄面貌等方面,通过实地巡查就如何开展好大运河保护工作进行现场指导,“画”重点、谋举措、抓实效,助力大运河水清景美,全面提升沿运河村容村貌。


科技助力公益保护。发挥检察技术优势,利用无人机实现高效取证,无人机具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拥有自主飞行、自主避障、自主图像识别等能力。公益诉讼部门与技术部门联合,依托无人机图像识别技术和超高清影像,空中俯瞰和环绕式多角度收集固定证据,无人机航拍取证弥补了相机拍照取证等传统取证方式的视角局限,采集到更加完整的现场图片,做到对沿岸情况精准记录,有效解决了现场勘验取证难度大的问题,为检察机关依法监督夯实了证据基础。

工作站入驻河畔。2023年5月,东光县人民检察院在大运河畔设立“护航大运河检察工作站”,负责接收大运河公益保护案件线索、案件办理、组织开展巡河活动、法律宣传等日常工作。对自行发现、群众举报、接受移送的大运河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快查快办。自成立以来,开展大运河沿线巡查5次,对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固定证据,向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有效促进运河生态损害早发现、早治理。


大运河纵横南北、穿越古今,是中华民族举世无双的珍贵遗产,运河之美,因水而生,运河文脉,依水绵延。东光县人民检察院聚焦大运河生态环境和资源、文物和文化遗产等相关领域,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强上下游、左右岸协同联动,持续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标作出检察贡献。